
1990年出版的《中国烹调大全》封面是我国五代时期名画家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现存于故宫博物院。之所以称之为奇画,是因顾闳虽为古代名画家,但其存世之作仅此一幅——此其一也;画中人物均为有名有姓的历史人物,宴席食品、所穿戴服饰亦均属写生(倘若图中人物后代能在千载之后看到其先祖万金难买的真容,真不知该如何感谢这位画家和昏君李煜)——此其二也;此画并非作者刻意之作,乃是受帝王差遣当密探的应景之作,不经意间为后人留下一幅研究当时饮食、服饰等诸多领域的稀世之宝——其三奇也;同名、同题材写真画曾有两幅——此其四也。在我国绘画史乃至世界绘画史上有此“四奇”之作,也可谓独一无二。
一般读者很难看到此画原图,这里不妨略描几笔:全图人物十数位,皆神态各异,栩栩如生;男女均衣冠楚楚,服饰色彩华丽;案上酒肴丰盛,主宾觥筹交错;美姬吹拉弹唱,轻歌慢舞;上流社会的奢华肆情,跃然图上。全画采用连续构图手法,又巧妙地利用屏风将其分为五个段落;开卷是主人韩熙载与宾客倾听歌姬琵琶演奏,画中人物几乎全部露面,虽然案头美酒佳肴仿佛飘香,但男女人物或立或坐,却皆为演奏所吸引;第二幕是观舞,主人韩熙载亲自击羯鼓伴奏,擅长六玄舞的美人王屋山在翩翩起舞,其他侍姬与宾客或抚掌打拍,或沉情于舞姿,此外还有主人的好友,表情尴尬的和尚德明;第三幕是夜宴小憩,主人的美姬们侍候主人净手,送上酒食等;第四幕是清吹,稍事休息、进食后,五名美人端坐在绡墩上开始为大家吹奏箫笛,宾主形态不一而足;最后则是曲终宴散,主人手执鼓槌,凝望沉思,送别客人,众人神态不一,其中三个美女则或调笑言情,或握手言欢,或挽背蜜语,形成了人物心态的鲜明对比。
举办此夜宴的主人韩熙载(公元902-970年)是后唐同光进士,他工书画,多才学,有政治抱负。后归五代南唐,官至中书侍郎、光政殿学士,曾侍南唐三代君王。那么,这幅夜宴图又是如何而来的呢?原来身处乱世的韩熙载满怀抱负来到南唐,欲展其兴邦振国之才,但见其三代君王一代不如一代,特别是到后主李煜,国势日危,却沉湎于诗词歌舞,韩深感凭他的能力已无力回天。而这时后主要委他以丞相之重任,他怕身败名裂,为后人所耻笑,便以“自汙”之法而逃避这一显赫之职。于是便经常沉湎于酒色歌舞之中,不问政事。他最多时畜妻妾歌妓40多人。甚至做出将钱财散给歌妓,再扮作乞丐,向这些歌妓乞讨等恶作剧。这位三世重臣的行为自然遭到众臣的弹劾,后主李煜为了解真实情况,特命善于画人物和宫女的翰林待诏顾闳中与周文矩一人以私人造访之名出席韩熙载的夜宴,并于事后如实以画图的形式汇报夜宴的情况。这二位丹青大师目识心记,均如实画图奏报——这便是《韩熙载夜宴图》的由来。其实,《韩熙载夜宴图》本应有两幅,一幅是此图,另一幅则为周文矩所画,可惜周有两幅名画传世,但无《夜宴图》!不知情者,以为韩熙载荒淫无度,腐败透顶,其实仅从《夜宴图》中韩的表情上亦可见这位挥金如土的夜宴主人苦闷、烦恼、矛盾等复杂心态——用生活上的荒淫以保其政治声望的代价是何等痛苦!元代书法家郑元祐曾在此画上题诗,亦道出其原委:“熙载真名士,风流追谢安。每留宾客饮,歌舞杂相欢。却有丹青士,灯前细密看。谁知筵上景,明日到金銮。” (转自《中国烹饪》杂志)
声明:该作品中国御膳网上传发布。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反馈通道提交信息,我们将按照规定及时处理。